“去产能不是最终目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稳步提升效益才是根本。即使今年底或明年某个时间点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得到基本解决,这也只是阶段性的成果,绝不等同于钢铁行业的效益从此就会稳步上升。我们当前要做的,是抓住去产能带来的机遇,把自己做实,把资产做实,把基础做实,把管理做实,为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日前,原国家冶金局副局长、全联冶金商会原名誉会长赵喜子就当前行业的热点问题接受了《中国冶金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去产能工作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6月15日公布的情况看,目前全国共退出钢铁产能4239万吨,完成年度任务的84.8%;加上2016年已经退出的6500万吨产能,一共完成1.0739亿吨的钢铁去产能任务。未来钢铁去产能工作还会有哪些难题?
赵喜子:在中央领导的亲自过问下,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下,经过钢铁企业的共同努力,今年底前完成5000万吨甚至6000万吨的钢铁去产能任务估计不会有太大问题。按照这样的进度,我们在两年内能够完成1.25亿吨的钢铁去产能任务,离李克强总理说过的在3年~5年内压减1.4亿吨钢铁产能的目标只差1500万吨。因此,到今年底或2018年某个时间点,我们基本上能完成阶段性的去产能任务,设备利用率将接近80%,产能过剩的状况将得到改善。
不过,从目前来看,剩下的近1000万吨钢铁去产能任务是难啃的骨头。之所以难啃,是因为这近1000万吨钢铁去产能任务主要对应的是“僵尸”企业,而“僵尸”企业的债务处理非常难,这涉及银行的风险,不是政府部门一句话就能解决的。因此,处置“僵尸”企业不会像清除落后、违规产能那么快,而会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如果需要在今年底前完成“僵尸”企业的处置工作,任务将非常艰巨。
记者:今年1月~4月份,全国粗钢产量为2.74亿吨,钢材(3085, 25.00, 0.82%)产量为3.58亿吨,小企业的粗钢产量出现负增长,这3组数据如何解读?今年6月30日前,国家将彻底取缔“地条钢”产能。从督查情况来看,取缔“地条钢”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过,督查发现,仍有一些地区持等待观望的态度。您怎么分析取缔“地条钢”工作的进展情况?
赵喜子:从2011年开始,我国钢材产量一直远远大于粗钢产量,在2013年~2016年这4年里,每年钢材产量都要比粗钢产量多出3亿吨~3.3亿吨;今年1月~4月份,则多出8400万吨,年化多出2.52亿吨。相比前几年,今年钢材产量与粗钢产量的差距减小了7000万吨左右,这7000万吨正好是“地条钢”的产量。因为“地条钢”是偷着生产的,从来只报钢材产量而不报粗钢产量。这表明,打击“地条钢”专项行动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正是由于“地条钢”腾出来了空间,钢铁企业及时跟进补充,1月~4月份,重点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大幅增长,增幅达到7.5%;而粗钢产量占10%左右的小企业,其粗钢产量第一次出现负增长,减幅达到3.5%。这是历史性的变化。以前小企业粗钢产量平均每年增长4%~10%,高于重点钢铁企业,而今年负增长3.5%,这一增一减,相当于年化减少粗钢产量820多万吨。由此,民营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产量的比重从第一季度的58%降到今年前4个月的56%。
记者:由于取缔“地条钢”产能,废钢流向等问题引来人们的关注。能否谈谈您的看法?
赵喜子:“地条钢”产能被“打掉”后,许多钢厂的大门口出现排大队卖废钢的情况,似乎一时间出现了所谓的废钢“过剩”的现象。但是近期来看,废钢不会过剩。
一是钢厂转炉普遍多“吃”废钢,废钢比例最高可达到20%,平均为15%,1年大致能消耗1亿多吨的废钢;二是有电炉的企业将开足马力生产,每年可消耗废钢5000多万吨,再加上铸造企业,我们1年大概能消耗1.6亿吨左右的废钢。而我国现在1年的废钢产量大约为1.6亿吨,所以,近期废钢不会过剩。
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钢铁蓄积量的迅速增长和钢结构产业的迅速发展,废钢产生量会快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电炉的粗钢产量比例仍然维持在6%左右,废钢必然过剩。世界钢铁大国电炉的粗钢产量占比平均在25%左右,我国与他们相比差距还很大。从减少碳排放、降低能耗,以及提高优特钢比例的角度看,发展电炉炼钢都是大势所趋。只有这样,废钢才不会过剩。
记者:对于钢铁行业联合重组或兼并重组,您有什么建议?
赵喜子:联合重组或者兼并重组的关键是“重组”,如果只“联”不“组”或只“并”不“组”,就没有意义。
联合重组或兼并重组必须是只有一个重组主体,必须是将包括企业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在内的业态模式和企业理念按重组主体的模式运转,而不是简单地将原有几个企业的名称组合在一起,甚至重组主体和被重组企业各自运转。否则,将达不到兼并重组或联合重组的目的。
从最近这几年部分民营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情况来看,应该说整体是好的。我把其中的部分模式归纳为“沙钢模式”“建龙模式”和“方大模式”,他们做到了既“并”又“组”,效果比较好。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或者说有一个相同的理念,就是经营企业。从经营产品到经营资本,再到经营企业,使兼并重组后的企业效益实现“1+1>2”,他们的经验值得推广。
企业要想开百年老店,只有转型发展,不断创新,求异图变。我们现在有300多家大型钢铁企业,谁先知先觉,谁先转型发展,谁就有机会成为百年老店,否则就会被淘汰,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